腎病症候群 不可自行停用類固醇

2019-12-18   文/王舒民(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醫師提醒,患者切勿自行減藥或擅自停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舒民)

23歲吳小姐3個月前因為下肢水腫及蛋白尿,體重增加了8公斤,經檢查後,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於是開始服用類固醇。經過2個多月的治療,蛋白尿及水腫改善很多。

雖然類固醇的劑量已在調降中,但是副作用也已經導致她的鵝蛋臉變成圓臉,而且皮膚也多了很多毛囊炎。為了美觀,她自行停用類固醇,結果不到1星期,蛋白尿及水腫復發,於是類固醇的劑量只能又從頭開始,經過這次事件,她說再也不敢亂停類固醇了!

腎病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由於體內的免疫球蛋白或抗體失去調節而攻擊自身的腎臟細胞,造成血液中的蛋白質大量流失在尿液中,進而導致全身水腫及高血脂症的現象。

免疫失控 疾病再次惡化

治療方面,為了減少蛋白質的流失,除需要低蛋白飲食外,大都需要類固醇的治療,甚至有時還需要倚靠免疫抑制劑的介入,才能將失調的免疫機制壓下來;至於藥物的劑量必須在臨床症狀改善後慢慢調降,所以療程往往需時半年以上的時間。

有些人沒有耐性或先入為主的認為「類固醇」是毒藥,常常沒有按照醫囑而自行減藥,甚至像吳小姐這樣直接停用的更是屢見不鮮,殊不知類固醇如果貿然停藥,會有「回彈」的情形。

就像器官移植後的抗排斥用藥如果自行停藥也會產生急性排斥一樣,這類「免疫抑制」的藥物最忌藥物濃度突然降低,如此可能免疫會突然失控,導致疾病再次惡化,就只能重新調整藥物的使用,不但延長整體治療的時間,還會增加整體藥物在體內的總劑量,對健康的影響可謂得不償失!

有些患者會自行調整藥物劑量,甚至把藥分給親友吃。也許一般的感冒藥可以自行調整劑量,但像類固醇這種特殊的藥物,即使出現副作用,也一定要與醫師討論後,才可調整藥物劑量,自行停藥的後果不但藥物需要從頭再來,病情持續控制不佳,甚至會對器官造成傷害,屆時可就後悔莫及了!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