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糖尿病 遠離腎臟病

2019-11-19   文/王舒民(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60歲黃女士罹患糖尿病20年,雖然施打胰島素,血糖仍控制不佳。3年前發現有蛋白尿及慢性腎臟病,雖定期回診,但飲食較無節制,今年因嚴重水腫及尿毒症狀而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她語重心長地說:「我只有糖尿病,怎麼最後會搞到需要洗腎呢?」

健保署今年統計,台灣目前洗腎人口突破9萬人,其中大部分是糖尿病引起,且與其他原因(如高血壓、多囊腎等)比起來,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更是持續成長,控制好糖尿病儼然已是避免腎臟病的重要課題。

有人覺得糖尿病不可怕,只是要施行低糖飲食及吃藥,比較不便,而這些人的血糖控制得宜,相對器官傷害風險較低(最大的器官是心臟及腎臟);相反地,倘若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環境,不僅腎臟和心臟,甚至視網膜及全身血管或神經的病變,將降低生活品質,增加死亡風險。

過去控制糖尿病只注重血糖數值有無達標,但長期研究發現,有些人即使血糖達標了,心臟或腎臟仍然出現併發症。因此,單單控制血糖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的醫療目標,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器官的傷害。隨著糖尿病新藥的問世,藥物除了可以降血糖之外,長期使用更可保護心臟與腎臟,降低腎臟病與心衰竭的風險。

當然除了藥物之外,本身的飲食作息也很重要,規律的運動習慣與低糖飲食,絕對是控制糖尿病最基本的需求,甚至在完善的飲食與運動雙重努力下,藥物劑量更可減至最低!

現在仍常聽到病人因怕腎臟出問題而不敢吃藥,有的求助保健食品或偏方,不敢抽血面對現實,等到腎臟出現狀況卻又後悔莫及,屆時即使血糖值穩定,器官的傷害卻早已成事實。

如果與糖尿病這場戰爭能夠決勝在起始,在診斷糖尿病的初期就將血糖控制在目標值的穩定範圍,不僅患者往後的生活品質能夠提升,相信「遠離腎臟病」將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洗腎大大降低生活品質,除了控制血糖值,降低洗腎風險更是最終目標。 (照片提供/王舒民)

文章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3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