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亂停藥 恐釀永久傷害

2021-06-23   文/王舒民(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有些患者拿到藥物後,會自行分類,甚至有些直接丟掉,恐影響療效,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舒民)

65歲的陳先生幾年前因為心律不整導致血栓併發腦中風,這幾年在規則服藥及定期復健的成果下,幾乎沒有留下神經學上的後遺症。

3年前因為第一次癲癇發作而開始服用抗癲癇藥物,此後持續穩定的門診就診;上週某日半夜2點突然接到陳太太的電話,第一句話就聽到:「我老公又中風了,現在都叫不醒!」

我除了安撫她的情緒之外,請他們先叫救護車到醫院處置,經急診檢查後發現是癲癇再次發作,隔天早上就出院了。

事後陳太太來門診才說她很抱歉,不應該擅作主張的將抗癲癇的藥物停掉,看著陳先生又是生龍活虎地在我面前,我只能很認真地說:「下次真的不要再自己亂減或亂停藥了。」

慢性病的控制是一場長期的抗戰,服藥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器官,避免這些重要器官的永久傷害,例如控制糖尿病除了讓血糖達標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心臟及腎臟,避免日後併發心衰竭或慢性腎臟病,甚至進展至需要洗腎的地步。

服用降血壓藥的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日後長期高血壓所可能導致的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只是一般民眾大多認為現在沒有不舒服,可以自行減藥,甚至停藥。

如果患者沒有在時間內回診,或許我們還可以知道他沒有按時服藥,所以延遲回診,進而提早介入衛教;偏偏有些患者依然照時間回診,拿回去的藥卻都沒有吃,以至於一大包藥最後落得需要丟掉的狀況,這樣不僅浪費醫療資療,更重要的是臨床醫師對於疾病的判斷會失去準確性,一味的加深藥物的強度卻無法控制病情,殊不知患者根本就沒吃藥!

根據國外的研究,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不佳有3成以上跟藥物順從性有關。順從性指的就是聽從醫師或藥師指示而服藥;往往患者都會要求醫師開立「有效」的或是「貴一點」的藥,但是其實最有效的藥就是真正吃進去的那一顆。

有些藥自行減量或停用,可能導致血壓或血糖控制不佳而偏高,但有些藥如果停藥可能就會像上述陳先生一樣恐釀成大禍,如果吃藥過程真的不舒服而不想繼續服用,記得一定要跟醫師或藥師討論後才可減量,以避免可能發生的遺憾!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文章連結: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5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