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枉過正!腎友飲食「無蛋白」恐增心血管風險

2019-12-31   文/王舒民(台中舒民診所院長)

減少蛋白質攝取可以減緩腎臟病的惡化,但並非「無蛋白飲食」;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舒民)

60歲陳阿姨罹患糖尿病已20多年,最近被診斷有慢性腎臟病第四期,由於擔心洗腎,所以除了乖乖吃藥外,醫師說的低蛋白飲食她也全力配合,最近3個月更是突發奇想,幾乎蛋白質的食物她都不吃,大部分以蔬菜來取代。

結果回診時,她的體內蛋白質濃度驟降,體力變差,導致走路不穩,但是腎功能卻沒有多大的改善,經過再次的營養衛教後,她才同意往後仍需要攝取蛋白質食物,只是避免過量即可!

腎臟是重要的新陳代謝器官,主要負責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及毒素排出體外,並維持血液電解質和水分的平衡,一旦腎功能變差,則可能導致水腫或毒素增加,產生尿毒症,進而必須接受洗腎。

這些毒素大部分是蛋白質分解後所產生的,所以如果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的確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因此「低蛋白」飲食可以降低腎臟的工作量,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更可以減少蛋白尿的產生。

有些人乾脆選擇吃素,結果吃進一堆豆類蛋白,不只無助改善腎功能,更可能因為少了紅肉的攝取而使貧血加劇,更是大大降低生活品質!

至於低蛋白的程度要多低,則需看個別狀況決定。一般而言,低蛋白飲食的每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的蛋白質,例如50公斤的人則每日攝取30-40公克重的蛋白質。如果真的不會計算,那就跟正常人相比,減少2-4成的蛋白質即可,如果需要更低劑量,則必須輔以胺基酸的藥物補充,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增加心血管的風險,或出現發炎反應。

蛋白質是重要的熱量來源之一,更是細胞活動及代謝過程或是免疫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現今飲食習慣下,大部分人的蛋白質攝取都會偏高,假使長時間高蛋白飲食,仍須注意肝或腎功能的變化。

至於腎臟病友的低蛋白控制,必須避免矯枉過正的「無」蛋白飲食,以免造成營養失調及體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屆時不但腎功能沒改善,反而出現新的問題,可就得不償失了!

(作者為台中舒民診所院長)